第(3/3)页 早知如此,不如就让他再做一首诗词罢了! 哎…… 我这是弄巧成拙了么? 司老大儒也是第一次见白少秋的毛笔字啊! 他这时候也惊呆了! 对面的镇西王和王妃也探出了脑袋,也都看见了纸上的那一团墨和那三个字…… 夫妻二人面面相觑,心想这字与四宝子的字有得一拼啊! 白少秋偏偏并没有注意到身旁的这些人的表情,也没有感觉到因为他的这三个惊天地泣鬼神的字出现的微妙的气氛。 他在回忆那篇兰亭序。 原著开篇是永和九年岁在葵首…… 现在这是文治六年五月十一。 总不能照搬过来吧? 这世界的历史上有没有一个永和年他也不知道呀。 万一这些人要较真怎么去解释? 于是,他在迟疑片刻之后再次落笔! 又让所有人心肝儿一颤: ‘文治六年,五月十一,初夏时节,会于出云山之兰亭,’ 他又停了下来。 因为下一句本该是‘修禊事也’,这指的是一种祭礼,写的是三月三人们在水边嬉戏祈福消灾。 不该装比啊! 这下子搞麻烦了! 能怎么办呢? 硬着头皮改呗! ‘修文事也!’ ‘群贤毕至,学子云集。 此地有崇山峻岭,茂林修竹,又有清流激湍,映带左右……’ 这后面就好办很多了。 景致大抵都差不多,至于流觞曲水,这可以去想象嘛,只要没有硬伤,都是能够解释得通的。 于是,他又蘸墨,这一次小心了一些,没有在纸上留下墨团来。 他依旧没有注意众人此刻的表情。 他就这么写了下去。 ‘是日也,天朗气清,惠风和畅……’ ‘……虽趣舍万殊,静躁不同……快然之足,不知老之将至……’ ‘古人云:生死亦大矣,岂不痛哉。’ 行文大半,字……依旧是那么丑! 但此文却已在众人面前徐徐展开! 尤其是他左右的司老大儒和方老大儒二人,这时候他们的眼里已没有了这丑陋的字! 他们的眼里只有对此文之惊! 便见白少秋笔如行龙不再有丝毫凝滞之感。 一篇极美的文章就这样在他的笔尖徐徐呈现。 “……后之览者,亦将有感于斯文。” 白少秋收笔。 抬头, 微微一笑, “献丑了!” 第(3/3)页